“我一直坚信‘灯光’和‘雕塑’的千年鸿沟迟早会被打破的,未来,我要用毕生的精力,把“灯光雕塑”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培养更多的“灯光雕塑”爱好者,也希望更多的同行加入到创作“灯光雕塑”的行列中来。”

—— 韩起文    


1980年,他作为吉林四平半导体一名技术人员,初出茅庐,凭借着对发明创造的热血,成功研发出包括半自动化磨片机、正压系统防尘密闭生长线、工序间连续生产线的自动装置等;

1989年,他作为当地的青年企业家,在四平创立了第一家民办科研所——四平市南湖技术开发研究所;

1993年,他提出了“灯光雕塑”的概念,在学术界引起了一番热议,继而开启了他20年的“灯光雕塑”的创作之路;

1995年,他开始在四平着手灯光雕塑的工作,成功开发出我国最早用于“灯光雕塑”的可编程控制器,并取得专利,以及完成第一个立体“灯光雕塑”作品;

1998年,他被大连市聘请为政府灯光顾问,他的“灯光雕塑”从此走上了更为宽广的舞台;

2000年后,他相继被南昌市政府、大庆市政府聘请为政府灯光顾问,随后几年,共被8个城市聘任为政府灯光顾问,随后,“灯光雕塑”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

20年前,他是一名工厂的技术人员,籍籍无名,却异常的爱好发明创造,凭借他一腔的热血和创新的劲头,创造出不少实用性很强的技术革新;20年间,他走过了一段摸着石头过河的岁月,过河期间,他面对着各种质疑、嘲讽,坚持而执着,让他的“灯光雕塑”的创作之旅越来越精彩;20年后,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长为了一名独当一面的“灯光雕塑”大师,全国各地不少的一线城市都有他的作品,他,俨然成为了“灯光雕塑”的代名词。或许,他就像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所说的:“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而他确实做到了。他就是我们本期的《角》:南昌美霓董事长韩起文。

“60米不到的生产车间,瞬间亮起来的霓虹灯带给我很大的震撼,也点亮了我的创作灵感”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最初是吉林省四平市半导体二厂的一名技术人员,在入厂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多项发明创造,1987年初的时候,韩起文凭借着他对于发明创造的热血,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试验,成功研发出包括半自动化磨片机、正压系统防尘密闭生产线、工序间连续生产线自动装置等。1989年,韩起文在四平创立了第一家民办科研所——四平市南湖技术开发研究所。

时至1993年,韩起文与上海的一个单位合作研发项目,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合作单位生产霓虹灯的车间里,看到霓虹灯的制造,瞬间亮起来的霓虹灯,十分璀璨,给韩起文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一下子照亮了韩起文的心,也在它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一个充满奇异创新的灵感种子,当时,在它心里就萌生出这样一个灵感‘假如将自动化控制技术融入到灯光,再与雕塑、造型艺术结合的话,会迸发出怎样的效果,创造出怎样的一个高科技艺术产品?’这种想法,让韩起文跃跃欲试,没想到,无意中的念头,却意外地开启了他20年的“灯光雕塑”的创作之路。

从企业参观完回到宾馆之后,韩起文立即给自己企业打电话,第二天就派员工来到上海,并进入当时在行业上比较有名的一家台资企业进行学习。在回到四平市南湖技术开发研究所之后,他就开始思索和尝试如何把‘自动化控制技术与灯光艺术、雕塑艺术’融合在一起,通过多个不眠之夜,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概念和实施的步骤,并取得可喜成果。开始,韩起文是把冷极管作为“灯光光雕”的主要光源,并创造出光源与造型结合的五种技术方法,这样就形成了“灯光雕塑”的雏形。随后,他组织了全所的力量进行集中攻克、奋力研发,慢慢地使灯光雕塑开始以它全新的姿态进入了城市的环境建设,并取得辉煌的业绩。但与此同时,韩起文提出了“灯光雕塑”的概念,也在学术界引起了一番热议。

“‘灯光雕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发展起来,发展的路十分坎坷”

俗语说万事起头难,同样,韩起文的追梦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回溯1993年,中国城市建设还没有“城市亮化”的这种说法,城市的“灯光”建设与“雕塑”是相互独立的状态,至今也没完全打破,那么,对于1993年提出的“灯光雕塑”一说,更是天方夜谈,它的提出和推广,不期而遇的遭受到国内专家的质疑。传统的观念是很难打破,对于灯光雕塑这个概念,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灯光’和‘雕塑’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学科,在推广初期,有很多城市不敢接受,记忆最深刻的是,“在1997年青岛的一个会议上,当我宣读论文的时候,部分专家就此提出了强烈的意见,说道‘你有什么理由,给一个学术名词定义?’”韩起文回忆道,这对于当时还初出茅庐的他来说,带来了莫大的冲击,然而,他却没有因此气馁,而是更加坚定的从事它的研究,或许就是这份坚韧,造就了他后来的成功。

1998年,韩起文开始在大连着手灯光雕塑的工作,使灯光雕塑在国内影响骤升。

“那时候的我已经开始‘灯光雕塑’的研究和工作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后来,城市亮化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很多企业都进入了这个有利可图朝阳产业,但更多的企业把目标放在道路、桥梁、楼体等传统的亮化的项目上,因而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里国内搞夜景照明的企业发展已具规模,但是,发展至今,国内像我们这样拥有在夜景照明艺术专业的设计团队和制作团队,并可以进行灯光雕塑开发的一体化企业是绝无仅有的”。韩起文补充说道:“我们一直恪守艺术创作的原则,在我看来,没有充分体现艺术的项目是不具备价值的,而我,是基于对灯光艺术的兴趣为出发点而进行城市夜景照明的规划、设计工作的。”

韩起文作为“灯光雕塑”第一人,在“灯光雕塑”的创作路上走过二十个年头,从1993年正式提出并确立“灯光雕塑”的研究课题,同年完成第一个平面立体大型灯光雕塑,到1995年开发我国最早用于“灯光雕塑”的可编程控制器并取得专利,以及完成第一个立体“灯光雕塑”作品,这为日后“灯光雕塑”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韩起文曾走过了一段的艰辛的探索之路。没有可参照的范例,城市美化的大型工程一般领导谁也不愿投资冒险。

“我相信,‘灯光’和‘雕塑’的千年鸿沟,迟早会被填平,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都能创作成雕塑”

直到1998年韩起文的灯光雕塑作品才看到希望的曙光,经过在大连几个灯光雕塑成功实施,韩起文被大连市聘请为政府灯光顾问,2000年后,韩起文又相继被南昌市政府政府、大庆市政府聘请为政府灯光顾问,随后几年,共被8个城市聘任为政府灯光顾问。他的作品也顺利的在全国各大城市得到展示、推广,“灯光雕塑”这个学术名词更是纳入到很多高校的教科书上,从刚开始的冷讥热嘲,到现在成为几个大学的客座教授,韩起文的“灯光雕塑”创作之路尽管不平,却开启了“灯光雕塑”高速发展的时代。

“灯光雕塑”的创作之路,任道而重远,在韩起文看来,“灯光雕塑”迟早会融入到“传统雕塑”里面去的。从篝火时代、蜡烛时代到白炽灯时代,之所以没有把光掺入其中,是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技术将蜡烛、白炽灯与雕塑很好的结合,因而,导致了中国几千年来“灯光”和“雕塑”的相互分离。就像现在的市政部门一样,灯光派和雕塑派也相互分离,科技手段不足是造成它们两者形成鸿沟的主要原因。

但是,对于创造“灯光雕塑”的他来讲,他觉得,这个鸿沟迟早会被填平,按照雕塑的理念,韩起文认为,世界上任何物质都可以做成雕塑,如:易拉罐、维修材料、石雕、木雕等材料都可以制作成雕塑,雕塑可谓无处不在。到后来,正因为有了LED这种固体光源的技术存在、发展,让光和雕塑能很好融合,让创作变得越渐容易。从2000年开始,LED得到大量应用,价格也迅速下降,也让它们两者之间的融合更加简便。随着时代的进步,雕塑和灯光肯定融入到一起,城市美化亮化的时候,不会出现雕塑派,灯光派的区分。

“‘灯光雕塑’不仅仅是一项事业,更是年轻时的一个爱好、梦想,我开创的绝对不仅仅是现在看到的几百个作品,而是一个‘时代’!”

“灯光雕塑”对于韩起文而言,不仅仅是一项事业,更是年轻时的一个爱好、梦想,他始终坚信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会进一步促进“灯光雕塑”的发展,“我开创的绝对不仅仅是现在看到的上百个作品,而是一个‘时代’!”韩起文对记者说道。

“灯光雕塑”,顾名思义就是把‘灯光’和‘雕塑’相结合。白天是雕塑,夜晚是灯饰的特点解决了城市美化亮化中,作品白天效果与夜晚效果互相矛盾的问题。

作为8个城市的灯光顾问,让韩起文的“灯光雕塑”从此走上了更为宽广的舞台,也作为城市景观照明建设的一种新型艺术手段,开始被广为应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哈尔滨大冬会、2009年鄂尔多斯亚洲艺术节、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在一个又一个国际大型赛事和博览会的舞台上,“灯光雕塑”大放异彩。

2012年,韩起文携同它的“魔菇”出现在第二届广州国际灯光节,并勇夺金奖。“魔菇”作为第二届广州国际灯光节体量最大的作品,不仅在外观、造型上给人震撼的视觉冲击,还兼顾了娱乐互动性。“灯光雕塑”的创作对于韩起文而言,就像空气一般自然,融入了他的生活中。在他看来,“灯光雕塑”的创作比“传统雕塑”要困难,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不仅要求设计师掌握雕塑知识,还必须具备必要的光源灯具知识。除了考虑雕塑造型、外观,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灯光和雕塑进行有机的融合,这就对设计师的光源知识有一定的考究,其次,在了解光源知识和雕塑构造的基础上,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把灯具隐藏在灯具内部,这也是相当讲究的,还需要开发多种复杂的专用的灯具,并且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内功,因而,普通的雕塑人员很难进入这个领域。

除此之外,“灯光雕塑”还必须考虑雕塑本身的自洁性,因为一般雕塑体型比较大,多为室外景观,那么如何保持雕塑外面的光滑洁净,也成了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事情。就像一般楼体、桥梁必须考虑灰尘、垃圾等脏物进入建筑死角空间一样,必须在造型上合理的设计,使之在刮风下雨的时候,可以把一些脏东西冲洗干净,这称为“自洁性”。另外,还必须考虑到部分昆虫有趋光性,部分PC版材质有吸附性等外在清洁等问题。

“在我看来,“灯光雕塑”会是我们今后城市装饰艺术发展的重点。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的人超越我,现在我恰好起了一个引领的作用。”

如何让“创新”和“适合大众”两者兼得,在韩起文看来,传统雕塑多抽象高雅,晚间大都没有灯光打亮,普通百姓欣赏水平有限,但是就“灯光雕塑”而言,接近生活,雅俗共赏,非常接近大众观赏口味。一方面塑造它的文化内涵,一方面打造它的艺术氛围,结合两者不断的提升,让他创作的“灯光雕塑”作品立足于高雅和平民之间,融入大众化,达到雅俗共赏,并且容易让市民接触。

就像灯光雕塑“魔菇”的构想和制作一样,恰恰体现了老百姓对于原生态的一种追求和渴望。“蘑菇”本身作为一种原生态植物,它营养丰富,有助心脏健康,并能增强免疫力;“魔菇”和“蘑菇”同音,取其健康、自然、原生态的意象,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灯光的美好向往。韩起文所创作的“魔菇”,无疑令人印象十分深刻,除了它‘挺拔’的身姿外,它的“炫丽”、“动感”让不少游人为之惊叹。“魔菇”高16米,安装各种点光源一万多个,采用DMX控制系统,在不同的环境、时间段会有不同的灯光变化。在设计、编排、造型上,“魔菇”和广州海心沙融为一体。这时候,你会发现,“魔菇”宛如低头处子静立在沿江两岸,显得格外的安详、宁静。到了晚上,却呈现出另外一种姿态,异常的“奔放”、“豪迈”,这不仅在光色的变幻、还有动态的效果展示,都会让人过目不忘。

“‘灯光雕塑’本身白天是景观,晚上是亮点,是非常符合当前政府和市民的需要,所以我说灯光雕塑早晚会大量普及,它本身功能的双重性,让它轻易的成为了区域中心的最佳亮点。在我看来,“灯光雕塑”会是今后城市装饰艺术发展的重点。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的人超越我,现在我恰好起了一个引领的作用。”韩起文补充说道。

“一个城市的亮化不是越亮越好,费用高的也不一定是亮化效果最佳的,亮化工程必须在亮化的基础上蕴含艺术,如何用少量的光源,把楼体的造型美体现出来,在设计手法上,也非常讲究”
亮化与节能的矛盾

多年来的探索,让韩起文不仅对“灯光雕塑”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研究,更是对城市照明亮化设计规划,有了独特的诠释和理解,在他看来,不管是城市亮化,还是灯光雕塑的设计,并不是越亮越好,他提倡艺术简约的照明方式取代城市的过度亮化。而作为一种单体的灯光雕塑艺术,如何给整个社会、城市达到美化亮化的目的和效果,和今后城市照明规划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等问题,是韩起文现在正在思考的。

一边是,城市的快速发展,沿江两岸的亮化工程如火如荼;一边是绿色照明规划的节能减排的诉求,那么,如何能做到亮化、节能两不误?这可能是各大城市照明规划部门正在斟酌和实施的事情。“当然,一个城市的亮化不是越亮越好,费用高的也不一定是亮化效果最佳的”在韩起文看来,亮化工程必须在亮化的基础上蕴含艺术,如何用少量的光源,把楼体的造型美体现出来,在操作手法上,可以通过把楼体的顶部、底层的挑梁打亮,适当的运用内光外透的表现手法,让光影富有变化、建筑富有立体感,加上适量的点光源、线光源点缀,这样子的设计并不比其他设计逊色。

灯光雕塑与城市文化的结合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之间竞争越趋激烈,现代生活节奏的紧绷、加快,高效率、高速度的要求,却意外的铸造了各城市的高楼大厦林立,如出一辙,城市建设千遍一律,雷同的复刻。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城市的大前提下,如何让城市重拾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区域特色,摆脱单调而又乏味的感觉,这对城市规划管理者和设计师提出了问题和考验。在韩起文看来,无论是灯光雕塑,还是城市建设,在与城市文化结合的问题上,是有规可循的。正如“魔菇”的创作一样,如何与大会主题,或者城市文化有机结合,创造出适合本地城市的作品也是有据可依的。

作为灯光雕塑作品,必须事先了解城市的地域文化,并使作品与灯光进行有机结合。作品出来,你会发现,这个作品只适合放在这个城市,别的城市是完全不合适的,这样就排除了千遍一律的城市亮化。譬如说,“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之乡,我把路灯外观设计成磕头机,这也是一种与本地文化结合的体现,像这种设计就只适合大庆,假如放到别的地方的话,就不存在欣赏性的,这也体现了作品设计的唯一性。”

喷泉景观与亮化的矛盾

目前,不管南方还是北方的城市广场,都喜欢建造喷泉,古有云:“遇水则发,以水为财”,因而,大家都很喜欢水,这也成了共性。一般喷泉会处在广场的中心,凡是有喷泉的广场,就成了广场最黑的地方了,喷泉地下有水下灯,喷泉启动的时候,灯就跟着亮,喷泉结束的时候,灯就跟着灭了,喷泉是广场中央最好的地方,同时也是中心最黑的地方,对此,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喷泉管理一般会考虑到电费、管理费的问题,一般城市的喷泉也就是节假日的时候会喷一下,大概维持在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之间,其他时间全是漆黑一片,对于这种问题,韩起文认为“灯光雕塑”可以解决。“我把‘灯光雕塑’放在喷泉中心,因为它是防水的,而且不怎么费电,喷泉在景水交融的时候视觉效果会更好”,没水的时候,是广场中心的景观建筑,这就解决了城市建设的问题,之前没有人研究这个问题,我是第一个开始研究的。”韩起文如此说道。

比方说:“2006年做的一个大型工程——大庆市民广场,广场中心是一座“石油之花”灯光雕塑,外加4个凉亭,所有的空中芭蕾、喷泉、水雾全灭了之后,灯光凉亭、石油之花灯雕依然在亮,依然体现在广场的中心位置,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带有喷泉的广场“黑区”问题。”也有像南昌澄碧湖公园,在周六、周日的时候,“喷泉一天也就启动两个小时,其它时间广场的中心是全黑的,后来喷泉坏了,整个广场一年四季都是黑的。找到韩起文进行改造,只是加了花蕊,周围又加了几盏泛光灯,这样就形成了真正的灯光雕塑。以后有没有喷泉表演,广场中心亮度都不受影响,领导对此非常满意和欣赏,这就是灯光雕塑的魅力。”

迪拜作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酋长国,经济实力排名第一,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因而,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也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迪拜不仅经济上实力雄厚,在商业场所方面,也以多个“第一”著称,如:迪拜拥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迪拜还拥有总投资超70亿美元的世界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迪拜几乎是奢华的代名词。

伴随着众多产业庞大的建设开发,迪拜以其活跃的房地产、运动、会谈等,这些近乎世界纪录的特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成功的引起了韩起文的关注。

“未来,我希望立足国内,把‘灯光雕塑’的理念和产品推向国外,而迪拜是我最向往的地方。希望通过艺术的形式,让灯光雕塑继续升华,在任何地方,都有信心,我会把它继续的发扬、光大!”。

蓦然回首20年,韩起文的成功并非是偶然的,如果说,霓虹灯的亮起,没有引发他的创意奇想,就不会有“灯光雕塑”的尝试;如果说,“灯光雕塑”在遭到争议的时候,没有他的坚持和执着,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如果”一说,最让人神往,却又最让人悔恨,“如果”让很多人充满了假象,却又异常的现实,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如果”!看到这,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呢?对于编者而言,应该就是“活在当下,勇于挑战”,不要让“如果”变成你的口头禅了!

中国照明学会官方网站中国照明网(www.lightingchina.com)
编辑部:020-85530605-5259 邮箱:info@lightingchina.com.cn 传真:020-85548112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