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亮化不是越亮越好,费用高的也不一定是亮化效果最佳的,亮化工程必须在亮化的基础上蕴含艺术,如何用少量的光源,把楼体的造型美体现出来,在设计手法上,也非常讲究”
亮化与节能的矛盾
多年来的探索,让韩起文不仅对“灯光雕塑”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研究,更是对城市照明亮化设计规划,有了独特的诠释和理解,在他看来,不管是城市亮化,还是灯光雕塑的设计,并不是越亮越好,他提倡艺术简约的照明方式取代城市的过度亮化。而作为一种单体的灯光雕塑艺术,如何给整个社会、城市达到美化亮化的目的和效果,和今后城市照明规划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等问题,是韩起文现在正在思考的。
一边是,城市的快速发展,沿江两岸的亮化工程如火如荼;一边是绿色照明规划的节能减排的诉求,那么,如何能做到亮化、节能两不误?这可能是各大城市照明规划部门正在斟酌和实施的事情。“当然,一个城市的亮化不是越亮越好,费用高的也不一定是亮化效果最佳的”在韩起文看来,亮化工程必须在亮化的基础上蕴含艺术,如何用少量的光源,把楼体的造型美体现出来,在操作手法上,可以通过把楼体的顶部、底层的挑梁打亮,适当的运用内光外透的表现手法,让光影富有变化、建筑富有立体感,加上适量的点光源、线光源点缀,这样子的设计并不比其他设计逊色。
灯光雕塑与城市文化的结合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之间竞争越趋激烈,现代生活节奏的紧绷、加快,高效率、高速度的要求,却意外的铸造了各城市的高楼大厦林立,如出一辙,城市建设千遍一律,雷同的复刻。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城市的大前提下,如何让城市重拾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区域特色,摆脱单调而又乏味的感觉,这对城市规划管理者和设计师提出了问题和考验。在韩起文看来,无论是灯光雕塑,还是城市建设,在与城市文化结合的问题上,是有规可循的。正如“魔菇”的创作一样,如何与大会主题,或者城市文化有机结合,创造出适合本地城市的作品也是有据可依的。
作为灯光雕塑作品,必须事先了解城市的地域文化,并使作品与灯光进行有机结合。作品出来,你会发现,这个作品只适合放在这个城市,别的城市是完全不合适的,这样就排除了千遍一律的城市亮化。譬如说,“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之乡,我把路灯外观设计成磕头机,这也是一种与本地文化结合的体现,像这种设计就只适合大庆,假如放到别的地方的话,就不存在欣赏性的,这也体现了作品设计的唯一性。”
喷泉景观与亮化的矛盾
目前,不管南方还是北方的城市广场,都喜欢建造喷泉,古有云:“遇水则发,以水为财”,因而,大家都很喜欢水,这也成了共性。一般喷泉会处在广场的中心,凡是有喷泉的广场,就成了广场最黑的地方了,喷泉地下有水下灯,喷泉启动的时候,灯就跟着亮,喷泉结束的时候,灯就跟着灭了,喷泉是广场中央最好的地方,同时也是中心最黑的地方,对此,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喷泉管理一般会考虑到电费、管理费的问题,一般城市的喷泉也就是节假日的时候会喷一下,大概维持在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之间,其他时间全是漆黑一片,对于这种问题,韩起文认为“灯光雕塑”可以解决。“我把‘灯光雕塑’放在喷泉中心,因为它是防水的,而且不怎么费电,喷泉在景水交融的时候视觉效果会更好”,没水的时候,是广场中心的景观建筑,这就解决了城市建设的问题,之前没有人研究这个问题,我是第一个开始研究的。”韩起文如此说道。
比方说:“2006年做的一个大型工程——大庆市民广场,广场中心是一座“石油之花”灯光雕塑,外加4个凉亭,所有的空中芭蕾、喷泉、水雾全灭了之后,灯光凉亭、石油之花灯雕依然在亮,依然体现在广场的中心位置,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带有喷泉的广场“黑区”问题。”也有像南昌澄碧湖公园,在周六、周日的时候,“喷泉一天也就启动两个小时,其它时间广场的中心是全黑的,后来喷泉坏了,整个广场一年四季都是黑的。找到韩起文进行改造,只是加了花蕊,周围又加了几盏泛光灯,这样就形成了真正的灯光雕塑。以后有没有喷泉表演,广场中心亮度都不受影响,领导对此非常满意和欣赏,这就是灯光雕塑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