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冬良,深圳市凯铭电气照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位优秀的照明设计师,就像他熟悉的照明行业一样,光彩夺目。从业十余年,事业上,坚定奋进、不断求索;生活上,八面玲珑、融方于圆。他说,这就是他的人生,干一行爱一行,学无止境。他的设计也像他的名字一样:“谭笑万户生春荣,冬日生机依旧在,良工苦心运精思。”

俗话说“相由心生”。一头简单的短发,一身干练却不失优雅的衣着,一如谭冬良务实潇洒的个性。唯独那平和的微笑和亲切的话语出卖了他技术型人员该有的性情和风貌,从容中透出一丝严肃,这是谭冬良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其实,当记者见到谭冬良的时候,他风尘仆仆地从外面赶回来,片刻未歇就接受了采访,不禁让记者钦佩他雷厉风行的处事态度。没有铿锵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谭冬良2003年毕业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之后开始踏入照明行业,大学专业是装潢设计专业,可谓是科班出身,但是十年前的中国,照明设计刚刚从园艺设计和室内设计中分离出来,没有前例,没有教材,没有理论,更没有系统的培训,一切经验都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幸运的是那时候中国的互联已兴起,让从事照明行业的设计师有机会从网络上获取国外的资讯和案例,才不至于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设计边实践的这段经历,让谭冬良的设计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有过大学的迷茫和无助,初出茅庐的彷徨和退缩,但坚定的信念让他在前进中有了更多的从容与淡定。从一开始的实习生到主持项目设计到管理整个设计团队,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承受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在市场竞争和专业技术的考核下,很多人都望而却步抑或是打退堂鼓,但他凭不懈的努力,求学的心态,毅然走到了现在。“想做好,挺难的”谭冬良轻松说道。

作为一个专业的照明设计师,这意味着不仅要放弃许多的业余时间,更要自学很多让人难解的专业知识。整天与灯打交道,以光作为交流的语言,没有娱乐休闲的时间,单调乏味的生活并没有阻止他求知的渴望。当问及为什么能坚持走到现在的时候,谭冬良淡然一笑:“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学到东西提高能力是最重要的,如果太在乎结果,耐不住寂寞,没有吃苦精神便很难坚持下去。做事贵在坚持,只有努力到最后,才有可能走向成功。”也许这就是他今天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好诠释。

从入行以来,谭冬良参与过的大大小小的项目超过300多个,偏爱于景观照明设计。谈到设计理念,谭冬良强调,在设计中不要一开始就过于关注项目的创意和效果,要先深入研究建筑的结构和材质,了解建筑周围的环境。谭冬良说:“目前城市夜景环境体系复杂,有商业环境、民用住宅环境、公共建筑环境,根据其不同的定位和功能就有不同的夜间环境体系标准,设计阶段如果忽略了项目周围的环境因素,单体建筑灯光效果设计得再漂亮也枉然。”因此,谭冬良主张设计步骤应先了解建筑和周围环境,然后是产品的选择,最后才注重设计表现与实施效果。

同时,谭冬良强调照明设计要对建筑载体有适度的表现,这个适度包括:对人的视觉感知及情感心理有一个适度的表达,对业主的意见和建设资金的控制有一个适度的平衡,对整体光环境要有一个适度的整体控制。要让人们感到舒适的光、愉悦的光,而不能一味的追求亮、彩、炫。“每当夜幕降临,一道道空中玫瑰竞相绽放,城市的夜空被一片片光怪离陆的色光污染了该有的纯净,也污染了人们的视觉。”谭冬良的话语间透露的是一个设计师的责任和义务。

当记者问到在他参与的设计项目中有哪些最满意的时候,谭冬良给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满意的作品还没有。当记者惊讶之余,谭冬良解释道:“设计师没有最好的,作品也没有最好的,最好的作品就是让前面作品出现的问题不要出现在下一个作品中。最好的作品,永远在下一个。”而在400多年前,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也说过同样的话:只有对人生的追求永不满足,才能有一次次的成功。

现在的谭冬良肩负着公司发展、团队的成长重担。照明设计需要一个多方面技术与专业的团队,一个好的作品除了好的主创,也需要一个好的团队去实施和完成每一个细节。多年来,谭冬良与其团队在取得佳绩的同时,亦得到业界的肯定与认可。2012年,谭冬良荣获“金手指奖”照明行业年度大型评选 “全国十大优秀照明设计师奖”、《欢乐海岸都市文化娱乐区东区外墙灯光工程》项目获得中国照明领域最高奖项“中照照明奖”。

在团队管理上,谭冬良在“授人以鱼”外,更注重“授人以渔”,即做人、做事的道理。他说:“做设计要学会设计自己,自己都不会设计,怎么去设计项目,感恩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人。”他会根据团队里每个设计师的发展潜力以及其特长,因势利导,促进成熟。谭冬良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照明设计师,必须具备三大要求,四大能力:即照明产品与专业技术要求、艺术表现及审美要求、工作态度与服务标准要求 ,出色的沟通能力、出色的学习能力以及感性的设计创新思维和理性的设计技术技巧。

谭冬良更是要求设计师,不能天天呆在办公室里画图,而是要经常“走出去”:到车间观摩工人师傅生产灯具;到施工现场观察安装调试灯具,甚至自己动手安装灯具;经常参加业内的沙龙、论坛活动,多与同行沟通,了解更多行业动态,只有具备“走出去”的素质,个人能力才能提高。所以,照明设计是一份轻松愉悦的工作,同时又是一份充满压力和责任的工作。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谭冬良表示,将会利用自己的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培养一些照明设计师,帮助新入行的设计师提高设计水平。有机会将走出国门,加强与国外同行的沟通和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师夷长技以制夷。“做照明设计,说大是为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说小是为让市民晚上少受灯光污染而安然入睡,让这个能源日趋短缺的社会尽量降低能耗,减少些危机。”朴素的话语,透视高尚的人格,谭冬良将一颗感恩的心,熔铸在他照明设计中。

在照明设计方面,由于我国的照明设计专业起步很晚,国内优秀照明设计师还不多,与国际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是随着我国照明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照明设计师地位也在不断提高。照明设计也已经脱离了纯粹谈技术的层面,上升到设计理念的层次,设计师也开始运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创造出新的照明艺术。然而,中国照明设计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谭冬良提出:“设计要有品牌意识、品质意识”。中国照明设计的教育体系有待完善。目前从业的照明设计师主要从室内设计、园林设计甚至是计算机专业或其他专业转行而来,期盼教育机构为照明行业多培养些职业精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谭冬良风趣的用了一句电影里面的台词: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谈到国内和国外照明设计的区别,谭冬良不禁感叹国外技术全面、操作规范、标准健全,保证了最终的设计质量。照明设计在国外能得到很多业主和建筑师、室内设计师的认同与重视,照明设计师具有合理的话语权和能够被给予足够的尊重,保证了设计师的想法和意见能够得到贯彻和实施。而国内的照明工程建设和行业体制尚不健全,照明设计师的社会地位也有待提高。

对于照明设计行业未来的发展谭冬良持乐观态度。中国的照明设计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正处于一个“由有到好”的过程。照明设计也是一个创造美,给人们带来舒适生活的职业,随着设计门类的不断深化和细化,将会有更多的照明设计师投入进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出现像日本“面出熏”这样的照明设计大师。但是行业的成熟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谭冬良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照明领域里,我还是学生。”

如果说设计并不重要,是什么让设计在生活中的影响力长盛不衰?当我们回顾那些深刻影响了我们生活的设计时,发现它们并不陌生,也并不奇特,却无一不折射着设计师对生活感悟的积淀,对设计伦理的坚持,或是对细节的专注。谭冬良的故事告一段落了,他又开始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但是,谭冬良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和回味。漫漫人生路,十年韶华,转瞬即逝,那些流逝的青春在谭冬良照明职业生涯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中国照明学会官方网站中国照明网(www.lightingchina.com)
编辑部:020-85530605-5259 邮箱:info@lightingchina.com.cn 传真:020-85548112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