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LED照明应用中,常采用多颗LED光源加装抛物线型反射器来满足照明要求。本文以9颗LED光源为例,探讨抛物线型反射器特征参数对被照面照度的影响。
1 引 言
由于LED光源拥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物理特质,还具备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因此,在普通照明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单颗LED 的亮度通常难以满足普通照明的要求,对于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用多颗LED 并加装光学器件来实现。因此,对于光学器件的设计,即二次光学设计已成为LED光源应用研究的热点。
目前,LED光源二次光学设计通常利用加反射器或者透镜对出射光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要求的光分布[2-10]。在设计过程中,根据LED光源的发光特点和被照面照度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建立反射器或透镜的自由曲面模型,并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得到自由曲面的轮廓曲线,然后用光学仿真软件对该轮廓曲线所构成的曲面进行修正和评价。设计过程中常采用的原理和方法有:①基于能量守恒、折射和反射定律得到自由曲面[2,4,5,6,10];②基于光学扩展量理论[3];③基于多表面同时设计法(SMS)[8,9];④基于能量补偿和坐标迭代的自由曲面母线求解方法[7]。然而,上述设计方法的难度较大,制造成本也较高,因此常用于照明要求比较高的特殊要求的照明中。
在普通照明中,光学元件常常采用基本的抛物线型反射器。但是单颗LED光源往往难以满足普通照明应用的照度需求,因此多采用多颗LED堆叠的方式来实现。本文基于多颗LED光源环形排列组合,对抛物线型反射器的特征参数对被照面照度的影响进行探讨,同时探讨反射器出口处加装磨砂玻璃板对被照面照度均匀性的影响。
2 模拟实验
2.1 模拟实验模型及参数
反射器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图1中f表示焦距,d表示口径,l表示长度,即光源中心(0,0)到反射器口径面的距离。口径d与焦距f和长度l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模拟实验的LED光源排列方式采用环形排列(图2),半径为2 mm,光源模型的面积为1 mm× 1 mm,光源的中心位置放置在反射器的焦点(0,0)处(图1),其余外环光源放置在与反射器轴线垂直且过焦点的平面上。被照面半径设为200 mm,到光源中心的距离为200mm。
2.2 反射器模型特征参数对被照面照度影响
在模拟实验中,反射器的特征参数即反射器的长度l,焦距f和口径d直接影响被照面的照度和照明范围,而且这三个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由(1)式可知,长度l一定时,焦距f的改变,会引起口径d的变化。
图3为被照面照度分布图。其中反射器的焦距为5 mm,口径为9 mm。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9颗LED环形排列时,出现了明显的光环,中心区域出现了暗斑,其它区域的照度也明显低于光环的照度,这说明在设定的被照区域内照度分布很不均匀。因此有必要对反射器的特征参数对被照面照度的影响进行探讨。
2.2.1 反射器长度l一定,焦距f对被照面照度的影响
图4为反射器长度l一定,被照面照度随焦距f的变化趋势图。从图4(a)可以看出,当焦距f为3 mm时,被照面在半径为40 mm范围内的照度整体较大,随着焦距f的增大,被照面的照度逐渐减小,尤其是中心区域的照度下降很快。当焦距f为12 mm时,中心区域的照度下降到2763.55 lux,且两峰值之间的凹陷区域半径也增大到20 mm。然而,随着反射器焦距f的增大,在被照面半径大于40 mm的区域,照度逐渐在增大。而中心区域照度的下降随焦距f的增大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即在焦距f增大到5 mm的过程中,照度急剧下降,而当f大于5 mm后,照度的下降变得非常平缓(图4(b))。
2.2.2 反射器的口径d不变,焦距f对被照面照度的影响
反射器的口径d一定时,由(1)式可知,长度l会随着焦距f的增大而减小,此时被照面上的照度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当焦距f为3 mm时,被照面在半径为40 mm范围内的照度要大于其它焦距时的照度。随着焦距f的增大,被照面的照度逐渐减小,尤其是中心区域,当焦距f为12 mm时,中心区域的照度下降到2763.44 lux,两峰值间的凹陷区域半径则增大到20.3 mm。图5(b)为中心区域照度随焦距f的变化趋势图。从图5(b)中可以看出,随着焦距f的增大,中心区域的照度先显著减小,后趋向于某一值。综合图4和图5,反射器的焦距直接决定了被照面照度的分布和均匀性。
2.2.3 反射器焦距f不变,口径d对被照面照度的影响
图6为反射器焦距f一定,被照面照度随口径d的变化趋势图。 从图6可以看出,随着口径d的增大,在40 mm的照明范围内,照度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被照面的照明范围随着口径d的减小而有较小的增大。
从图6中还可以看出,除口径30 mm外,中心区域20 mm范围内照度的变化小。由此可以得到当反射器的焦距f一定时,口径d越大,在距中心点半径为40mm的区域内,光能利用率越高。但需要指出的是口径越大,反射器的长度相应的也越大。在实际应用中,反射器的长度尽量小;为了寻求口径d和长度l的最佳值,我们得到了照度比与口径d之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照度比的定义为被照面的最大照度与分布曲线上凹陷区域照度最小值的比值。由图6(b)可看出,变化趋势是先剧烈减小,当口径大于50 mm后变化缓慢。由此可得50 mm是口径的最佳值,此时由(1)式计算得到的反射器长度最小,且被照面的照度分布和图6(a)中口径为90mm时的照度分布相差很小。
实际应用中,由于反射器的长度限制要求,在选择恰当的反射器抛物线方程后,应用图6的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得到被照面的最大照度与分布曲线上凹陷区域照度最小值的比例关系,据此,可选择合适的口径,使被照面的照度变化受到的影响较小且满足反射器长度限制的要求。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