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 郑雅琴讯)因在今年4月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指出“全国要推广高效节能灯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要率先更换节能灯”,节能灯的话题就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关于节能灯的报道接连不断。中国照明网记者郑雅琴也就“节能灯”这一话题,采访了中国照明领域的著名专家、全国电光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道德宁先生。
中国照明网:消费者在购买节能灯时,都会在包装上看到“三基色”这几个字,请问该如何辨别三基色节能灯与普通节能灯?
道主任:从肉眼来看,普通消费者是很难看的出两者之间的差别。 一般说来三基色的光源显色性比较好些,比如说:拿颜色比较鲜艳的布在灯底下看它的颜色,是否和在户外看到的颜色相差不大。如果相差不大说明它的显色性不错。如果是劣质的节能灯就没有这么好的显色性。
中国照明网:我听说节能灯不是在不亮的时候才需要更换的,那么.如何鉴别一只节能灯已到更换期了呢?
道主任:这里要纠正一下,关于“节能灯”的叫法是不准确的,目前大家常说这个“节能灯”应该是“自镇流荧光灯”。节能的灯很多种,例如:荧光灯、金卤灯、LED等等。所以在宣传上,目前大家说的“节能灯”应该加上“(自镇流荧光灯)”,这样才比较标准。你所说的是“节能灯(自镇流荧光灯)”出现光衰的情况。一般来说,普通的消费者是很难辨别出来的,但是当灯管两端发黑的时候,说明灯快寿终了,可以考虑更换。
中国照明网:有人说:在开护眼灯时须另外再开一盏灯,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道主任:“护眼灯”其实是个概念,目前市面上说的“护眼灯”主要是电子镇流的紧凑型荧光灯。这种灯频率高,频闪幅度小,对眼睛影响小。多开一盏灯,如果是白炽灯(普通消费者所说的“灯泡”),可能会减小频闪幅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样做是有好处的。但是那不如单独用白炽灯,没有频闪,不过不够节能。
中国照明网:由于目前节能灯市场不规范,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假冒伪劣节能灯充斥市场,使得消费者上当受骗,对节能灯产生信任危机,您觉得对于这一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道主任:我们国家有比较完整的关于光源产品的安全、性能和能效标准,而且都是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来。其中,能效标准规定了电光源光效的限定值。依据“能源法”,限定值是市场准入的门槛,达不到限定值的电光源产品,就不准在市场上销售,关键在于国家执法部门在监管的时候力度够不够。虽然,很多地方也在查处一些伪劣产品,并且在相关地方公示出来;但是市场上,照样在销售,并没有因为被查处出来,就不允许在货架上摆放了。如果全国上下一体的进行相关工作的宣导,国家执法机构的严格执法,这样的伪劣产品就难以再充斥市场了。
中国照明网:请问您对节能灯在我国往后的推广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道主任:生产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安全、性能和能效标准来生产,对这些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企业国家应予以扶持,而市场应拒绝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伪劣产品。
采访/撰稿:郑雅琴
------------------------------------------------------------------------------------------------------------------------
关于道德宁先生的介绍:
道德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电真空器件专业,退休前任南京华东电子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分管集团电光源产品的研制、工艺、质量和技术改造工作。曾提出并主持完成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电子镇流器与荧光灯最佳匹配研究》;主持研制开发特种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和高频荧光灯等节能光源产品。担任公司“紧凑型荧光灯国产半自动生产线”、“细管径荧光灯引进自动生产线”、“提高荧光灯生产线自动化水平”等技术改造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和复旦大学联合开展了保护膜应用、高频荧光灯特性研究等项目。
现任“国家电光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照明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照明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主持制订、审定了“双端荧光灯”、“单端荧光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等近百个电光源国家标准。参加了电光源和镇流器国家能效标准的制订,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主要论著有:“紧凑型荧光灯的发展与绿色照明”、“电光源产品技术的新进展”、“二十一世纪初荧光灯产品技术发展趋势”、“创造一个明亮、舒适、干净的光世界”、“中国照明电器行业技术装备和配套质量水平调研报告”、“电光源产品使用有害物质的研究报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