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基地规模化:
从发布的2007年城市GDP“3000亿俱乐部”大扩容报告可以看出,今年新加入的成员城市当中包括成都和武汉在内的7个城市,这些地区也正在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扩散。加之去年底,国务院批准在中部地区设立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种种迹象表明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推动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而与此同时,国内光源企业纷纷转战内地,为缓解自身人才资源不足,解决过高的生产和管理成本找到了一条新出路。在未来的时间里,企业到内地设厂生产加工将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产业基地承担着灯饰照明产业生产的重任,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国家鼓励节能政策的背景下,灯饰照明产业基地也赢得了各地政府的欢迎和支持。2008年,产业基地将陆续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一方面,原有的产业基地将重新定位自身的功能,保留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转移部分配套功能。广东和华东地区是灯饰照明产业最集中的地区,随着经营成本的不断提升,这两个地区的灯饰照明产业基地在价格上的竞争力愈来愈弱。不过,该地区的产业基地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如古镇的灯饰产业、信息流通;南海的五金产业、商照产业;浙江的节能灯产业和路灯产业。2008年,在保留这些核心产业的技术、工艺、人才、信息等优势的同时,部分产能转移到周边地区并不会削弱这些产业基地的竞争力,反而能够使得他们更集中优势,完成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内地的人力成本优势、原材料优势吸引不少企业内迁,从而形成新的照明灯饰产业基地。过去几年已经涌现出一批新兴的产业基地,他们将在2008年加大招商力度,推动基地的兴旺发达。如西部的重庆地区、东部的常州邹区、山东临沂等地区,在新的一年里预计会有更多的企业入驻,形成更完整的产业链。
综观2008年的灯饰照明产业基地,完善配套设施、定义核心竞争力、升级基地功能将成为它们的主旋律。
2007年,新特丽灯饰入驻新工业园,生产面积增加5倍以上,全部利用产值可达十个亿。怡高新添25条生产线,产能提高20%。海菱入驻江门新工业园,年产值翻几番,华艺、胜球、开元等古镇老牌企业搬迁入驻同益工业园区,产能倍翻。龙头企业的规模化扩张使生产效率加快,产能大幅提升,同时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市场竞争力增强。
那么2008年,为满足市场优势的均衡,将会有更多一线品牌在完成客户资源、市场口碑、管理水平积累后,对生产规模及产品品类进行扩张,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捍卫地位坚守地盘。同时,二线品牌在提升产能方面也将有所调整,以适应整体环境的变化,规模化生产必将成为整个领域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照明网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lightingchina1996 关注我们!
「中国照明学会官方网站中国照明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中国照明学会官方网站中国照明网」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