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厚华说。
今年6月,南海区与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注册成立佛山半导体照明科技促进中心,并将该联盟首个分中心设在位于罗村的广东省新光源产业基地。
为加快产业的发展,南海区已经在2009年10月份出台了加快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办法,建立总规模10亿至20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建设示范工程、促进投融资等方面给予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持,力争未来3到5年内形成300亿至500亿元的规模,成为国内知名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打造全产业链模式
在发展LED产业时,南海注重发展全产业链模式,从上游的材料、电光源到下游灯饰、模具和应用端,各环节结合紧密。目前,南海已具备产业链上下游强大的整合配套能力
来到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软件园的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记者发现与研究院相邻而居的都是从事与LED生产相关的企业。
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王孟源解释说,“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专注于半导体照明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我们所研发的技术都是与企业密切相关,能够实现产业化、并且降本增效的先进技术,所以企业与我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说着,王孟源向记者展示了一个他们已经完成研发并正在与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的新技术————多芯片集成封装技术,“这个芯片上看不到一株株的点光源。我们利用多芯片集成封装技术把它变成了面光源,比点光源具有更高的光效和高显色性,成本则比普通1瓦芯片拼凑的点光源降低10%左右,并且该技术容易实现产业化生产。”王孟源手拿一个6瓦的LED新产品向记者讲解着新技术的优势。“目前,这项技术在世界领先,我们正在申请专利。”
引入像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这样的研发机构是南海区打造LED全产业链模式的重要一环。“目前看来,打造半导体照明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非常适合南海区。”陈建宾说。
他介绍说,南海半导体照明这一新兴产业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原有的传统产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南海的原有传统产业关系密切相关。上世纪90年代电光源产业就是南海的传统支柱产业,形成了一大批与电光源相配套的产业集群,这也为生产LED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南海的沥水等地都有很多小五金的生产基地,随着灯饰、灯具的变化,小五金也在不断变化产品种类,以适应半导体照明的发展。
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南海在发展LED产业的时候注重发展全产业链模式。
“完整的产业链可以降低成本,配套产品成本减低,保证货源充足,比如芯片、衬底经常缺货,我们有了自己的生产厂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陈建宾说。同时,原有的配套企业可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进行生产,带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建宾举了个例子,在南海有家生产电子电器的企业把加湿器产品做成青花瓷瓶的模样,加入LED的照明技术。加湿器不仅有情景照明功能,还可以当台灯使用。
【中国照明网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lightingchina1996 关注我们!
「中国照明学会官方网站中国照明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中国照明学会官方网站中国照明网」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