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照明网首页 - 中国照明学会 - 资讯 - 论文 - 案例 - 产品 - 供应商 - 工程公司 - 展会 - 招聘 - 博客 - 论坛 - 研讨会 - 综合导读 - 设计师报考 | 会员注册 - 登录
中照手机网>讯天下>正文  2010-10-25

中国照明行业的五大巨头之争分析

来源:中国建材第一网

核心提示:   一直以来,中国照明 行业呈现在人眼前的都是一种分散而零乱的格局。小企业多,大企业少,行业集中化程度很低。与国外相比,中国照明行业规模效益小,成本下不去,质量上不来,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技术难以提高,抗风险能力极低。

  欧司朗新厂房建成投产飞利浦瞄准中国LED市场

  
不久之前,西门子旗下全资子公司欧司朗 (中国)照明 有限公司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的幕墙照明LED产品竞标中夺魁,成为这一广州新地标性建筑产品供应商。此西塔幕墙照明的订单价值超过3200万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欧司朗照明在华取得的最大单。而欧司朗近期在LED市场上亦动作频频,除了不断北上参加展会大力开拓北方市场外,还在年初借助母公司西门子的力量成为上海世博会照明系统的全球合作伙伴。

  
7月4日,欧司朗在其佛山工厂为两栋新厂房举行落成典礼。新厂房将显著提高欧司朗节能环保照明产品的生产和研发能力,以满足亚太特别是中国市场持续增长的需求。新厂房总投入预计将达4亿人民币,届时,佛山厂将成为欧司朗全球最大的生产研发基地之一。欧司朗此举是计划在10年内把其在华高效照明产品的销售份额提高80%,这显示了欧司朗对中国市场的巨大兴趣和抢占中国市场的决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欧司朗还是素有"中国灯王"之称的佛山照明的大股东,持有13.47%的股份。通过佛山照明成熟的渠道和巨大的生产能力,欧司朗能够更加容易开拓自己的市场渠道,打响自己的品牌。目前来看,欧司朗收购佛山照明股份是非常成功的。

  除了大力发展传统照明和节能灯照明外,欧司朗的最大特点就是大力发展LED固态照明。

  目前阻碍LED在普通照明市场普及的最大原因在于高昂的成本,但是随着国家"绿色照明"工程的大力推广,虽然LED的价格比节能灯、白炽灯都要贵,但是如果考虑到使用寿命、耗电量等综合因素,LED在未来将会有巨大的市场。因此,LED更多的是考验厂家的研发实力和生产能力,而欧司朗在LED的核心技术上一直都具有一定优势,这也是包括佛山照明在内的国内照明品牌所不具备的。

  除了欧司朗外,全球另一大照明领导品牌飞利浦照明近期在中国也是动作频频。近日飞利浦与东莞勤上光电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结成LED照明应用发展联盟,由勤上集团承担飞利浦公司LED照明产品全球技术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的运营。另外,飞利浦大中华区还与IBM合作,由IBM为其实施"业务创新及风险管理"项目。该项目旨在为飞利浦专业照明部门快速定制一套简单易用的流程,为其管理超大型复杂项目中销售、财务等各个业务维度可能存在的风险;项目还将帮助飞利浦专业照明部门对中国现有渠道市场进行重新划分,探索创新的业务模式来抓住市场契机。这都展现出飞利浦对中国照明市场的重视及抢占中国市场的决心。

  受制技术瓶颈国内品牌如何寻求突破

  由于受到技术因素的制约,在LED照明产业的发言权掌握在飞利浦、欧司朗以及日韩等国少数照明企业手中,而这也成为制约中国本土照明企业发展LED照明最大的瓶颈。不在技术上寻求突破,那未来的照明市场,必然将被国际照明巨头们所牢牢占据。

另外,佛山照明 与欧司朗 的事例也告诉中国照明企业一个道理,人家的技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想要人家给你技术,自己首先要有足够的砝码。

  与国际照明巨头相比,中国本土照明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成熟而完善的产品销售渠道、巨大的产品生产能力,以及对中国本土市场的了解,这都是国际照明巨头所不具备的。国产品牌要想在战火纷飞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首先就要牢牢把握并不断坚实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优势与对方合作,而合作的基础则是对方必须要提供技术。

  同时,本土企业的技术研发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最终取胜的关键。无数的事例证明,拥有了先进技术,就成功了一半。合作也许能够带来双赢,而只有自己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就算不合作,也是能"赢的"。

  照明行业集中化程度低洗牌势在必行

  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长了包括雷士 、欧普 、佛照、阳光、三极雄光等许多一线照明品牌和大量二线品牌,但中国照明行业总体的集中化程度还是非常低的。在国内,欧普和雷士算是相对知名的两家企业,但年销售额业不超过20亿人民币,整个行业几乎没有一家照明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1%。

  据了解,在照明科技高度发达,业态相当成熟的德国、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整个照明行业几经整合,2-3家行业中的强势企业控制着全国95%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照明行业的特点是大而分散,企业数量虽多但达到规模生产的企业有限,这样就无法产生规模效益,成本不下来,质量上不去。同时更会导致技术水平难以得到提高,资源的低效率利用,企业竞争力薄弱。

  随着灯具更新换代时代的到来,节能灯、LED灯等绿色照明产品开始进入主流消费市场,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一些拥有一定实力的照明企业是一个难得的扩张自己的机会。由于技术门槛的原因,大量小型灯具 厂走向没落这是照明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大型照明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个行业集中化的机会,那必然能在未来的照明市场分得一杯羹。这次金融危机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行业洗牌的作用,因为大的照明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更强。

  雷士、欧普、欧司朗等照明巨头们正在积极开展的"圈地运动",正是看中了照明行业即将大洗牌的良机。

  目前中国照明行业的整体态势有如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大小王国数不胜数,然而最终成就霸业的也就那五大诸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照明行业洗牌后的格局将会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可以断定,最终生存下来的企业数量将极其有限。那时候,也许各大照明巨头依旧在进行着残酷竞争,但作为生存下来的企业,它们都将是胜者。

  编辑:Leo

1 2

【中国照明网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lightingchina1996 关注我们!

 

【有2人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