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光阴,一本书,一个故事——《逐光之旅》

2019-5-22  来源:舞台电影电视照明专业委员会  有20770人阅读

  未读·文艺家5月推出的新书《逐光之旅》,讲述了一段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伤害最终却与自我和解的温情故事。在故事的叙述方法和表达效果来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步履不停》。作者刘颖细腻地将家人间的情感娓娓道来,以女儿文睿的视角,叙述一段给父亲迟到的告白,文字质朴,却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这是一个关于家庭,关于成长与梦想的故事。你会从中或多或少回忆起自己的成长之路。尽管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迎来一个契机,也不是所有原生家庭的矛盾都能化解,但是聚有定额,散有期程,家始终是我们可以再出发的地方。

  作者的话:不止一次,我听到有人谈及父亲时说出“恨”。我注视着那张脸,成年人阴郁的表面下藏着一个愤怒的小孩儿。我意识到,受伤的不止我一个。

  小时候,父亲是我心中的英雄,可在他眼里,我只是个“笨丫头”,他可以给我无边无际的爱,却吝啬于投下期望。我极力逃离他,跑向相反的方向——我以为能带给我温暖和快乐的地方。很多很多年后,我才看清这竟是个陷阱,设下圈套的人正是我自己。直到有一天,父亲真的要消失在视野中,铺天盖地的恐惧猝不及防地席卷而来。我看清了陷阱,也终于明白,原来我没有一天停止过对他的爱,没有一天不在渴望得到他期望的一点点儿可能。

  再次靠近父亲,我理解了他武断否定背后的宠爱和不忍,也看懂了他选择直面的孤独和勇气。爱与勇气引我踏上必经之路,不为赢得任何人的期望,只为成为我自己。

  我决意写下这个故事。

  在创作过程中,我始终有这样一种感觉:文字的底层,影影绰绰地叠映着另一重景象。而有一次,我在书中读到:“决心成为自己就是一种英雄行为。”这句话让我心中生出晨曦般的顿悟,呈现出一幅“英雄之旅”——人类生命中亘古不变的自我实现主题。我无意成为乐章的谱写者,笔下人物却自觉与之应和,唱起一首壮丽的歌。

  会有人想读这样一个故事吗?

  如果我对答案有一点点信心的话,这份“自负”只可能来自真实的情感,它蕴藏于我们共有的情感深处。我猜想如果我将它呈现在你面前,你也许会认出它。

  真实的东西往往藏在很深的地方。我潜入波涛汹涌的暗黑疆域,彼时尚不知贸然涉足情感底层是件多么危险的事。贪图下笔畅快,我只想陷得深一点、再深一点。最后,我拿到了想要的,却一度不愿返程。

  直到最近,我才察觉当初涉险竟然留下了一项出人意料的“后遗症”:阅读成稿时,我几度分辨不清哪些来自过往,哪些来自当下,虚构的故事在情感深处与现实的记忆重叠。听人说,假事在脑海中是留不住的,或许我是在以另一种方式被告知,什么是假的,什么是真的。

  晨夕寒暑,我与这部小说相伴度过。故事始于脑海中的问号,在提笔前我并不知晓结局。随着回忆、思考、书写,它的走向渐渐明晰、凝聚,最后的句号变身成一份珍贵的馈赠,照亮了来时的路。此后我向前走去,不再回头。“写作不是人生,但我认为有时候它是一条重回人生的路径。”我对斯蒂芬· 金先生这番话感同身受。

  故事中有一个重要角色:书。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现实中,它都是父亲与我之间连接的纽带。我对父亲最初的崇拜因书而起;逃离他的路上,书却一直陪伴着我;时过境迁,又是书,带我重回父亲身边。我从不吝啬表达对书的喜爱,而这恰是我羞于对父亲坦承的。视线留驻篇篇书页时,就仿佛在细细端详父亲的脸。写下这个故事,令我得以说出心中的喜悦——与书相遇相伴的喜悦,并将这份喜悦传播出去。

  每次看到“写书的书”,我总感到很亲切,若是题献给家人的,哪怕是“谨以”开头的寥寥数字,也令我心有戚戚,未及翻阅,便认定他或她与我有着同样的故事。我希望,这份默契,或者说是魔力,同样蕴藏在这本书中。

  打开这本书,或许会让你想起和父亲有关的往事,快乐的,难过的。说不定你今晚会去看看他,抱抱他,鼓起勇气坐到他身边。这时候,你愿意看看那张脸,它已经改变了太多,太多。你有些心疼,或许还会心痛。请抓住这痛,它是重获爱的契机。谢谢你打开这本书,愿你心中有歌,一往无前。也愿有人唤你,尊重并呵护你的选择,永不止歇。

联系我们

谭 磊(010)85055001 邮箱:153872268@qq.com

张 旭 17600515152  邮箱:123842845@qq.com

刘敏燕 13925025799  邮箱:1816214@qq.com

王京池(010)85054871 邮箱:13640268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