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高级照明设计师教授 王立雄::PEOPLE|角::栏目专访|中国照明网


-
攻坚克难 勤于学而勇于实践
科研教学 得天下英才以教之本期“角”:专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高级照明设计师教授
王立雄
/林银桂
他,现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高级照明设计师教授,同时兼任天津市照明学会理事长一职,从1985年开始一直在大学里任教,至今长达26年时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成果,教学之于他而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授学业的那份乐趣,还有钻研科学过程中的那份求知的欲望,这就是我们本期的“角”,拥有双重身份的他——王立雄
-
入行机缘
赶上了改革开放快车道
“那时候,我们上学时刚好赶上了恢复高考,工作时又恰好赶上了改革开放,国家经济一下子高速发展起来,这使得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了广阔的施展舞台,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这一代人在各方面还是比较顺的。”王立雄如此回忆道。
王立雄,1985年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大学里任教,至今在教学岗位上工作长达26年时间,教学之于他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来自教授学业过程中的快乐,还有和学生一起钻研科学的那份心情和求知的欲望。
他,现在所就职的天津大学,以它的学术成就和声望广聚了全国各地拔尖生于北洋学堂,这极佳的平台给予了他锻炼能力和实践教学的机会,学校深厚的学术氛围和领先的学术成就培养了他的专业能力。“教书给了我莫大的快乐,和年轻人在一起孜孜不倦地学习与钻研更是我动力的来源。”王立雄兴致勃勃说道。
-
科研教学
得天下英才以教之
去年8月份,王立雄被任命为天津市照明学会新一届的理事长,这一职务带给他更多的是责任和承担,而对于市科协领导和天津市照明业界同仁对他的认可和信任,他表示会付出更多的努立和行动给予回报。
相对于天津市照明学会理事长一职,王立雄表示更加侧重于一名大学老师的身份,在教学岗位的26年时间里,他除了十分重视学生自身专业领域水平的提高,他还特别注重鼓励和激发学生在学业与科研方面的自主性,希望通过引导和保护学生们不太成熟但却具有较强特色的想法和理念,帮助其完善直到形成完整的成果。
“得天下英才以教之是人生一大乐事”王立雄如此说道,这让记者深深的感受到他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寄望。工作之于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自身的工作得到认可,这其中包括他的学生毕业之后能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工作单位及社会的肯定,和他做的照明设计能在社会上得到较好的反响和大家的认同。
他个人认为,良好的教学或者学习方式必须与学生密切配合互动起来,教师应总体指导为先,学生积极主动实践配合,并且勤于钻研,过程教师节点式的具体指导,最终教师总体把关。这样子,学生能更好的吸收和掌握知识与科研学习的方法。
尽管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好的规划和憧憬,也有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但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瓶颈和挫折,这对于一个埋头教学26个年头的教学工作者而言也不例外。在工作上,王立雄深刻的感受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压立,它给他最大的启发就是,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与社会的需求接轨,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勤于学习而勇于实践。在生活上,主要集中在时间的合理利用,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状况,就是在忙一些紧急但不太重要的事,却很容易把重要但不太紧急的事情忽略了。
-
独家视点
Point1:光污染对人类生活带来不同程度影响 相关维权可向有关部门反映
光污染指干扰光或过量的光辐射(含可见光、紫外和红外光辐射)对人、生态环境和天文观测等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总称。具体是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立,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城市亮化带来的光污染,是属人工白昼这一部分。反观夜间,就是城市中广告灯、景观照明装置闪烁夺目,使人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最终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这不仅仅针对人类而言,同时也会伤害鸟类和昆虫的正常行为。
根据我国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对景观照明产生的光污染有严格的限制,各地方标准中也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城市的管理部门或市容管理部门在做这方面的应该具有监督和调查职责。如果市民遇到这方面的污染影响可以向这些部门投诉以主张权益。
在限制光污染方面,政府有按国家规定:
1、对照明光污染限制条文;
2、对照明项目建设审批的职责;
3、对制造光污染的责任方问责的职责;
4、企业在照明设计、工程建设、照明装置运行维护中有满足或优于国家标准中对光污染限制要求的义务;
5、个人也可能由其行为对环境带来光污染,所以个人有不制造光污染的职责;
6、个人作为光污染的被侵害方,有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
Point2:“亮化”与“美化”如何更好的协调?
对此,王立雄则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觉得亮化不一定会与原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及城市的文化相冲突,只是设计师在工作规划时没有认真仔细地去解读一个城市的文化,没有从内心深处地充分尊重建筑本身的功能、体型、尺度、材质等特征,挖掘环境和建筑的景观照明需求,才出现了“冲突”这一现象。
至于如何做到“又美又亮”,他觉得照明设计师们必须理性的回归,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增加自身文化艺术的修养,不要盲目的追求高增长高速度,需要像高铁一样减速前行,凝神静气地做设计,这时候,就会发现,其实美与亮之间是可以很好的协调的。
关于景观照明与城市光污染的平衡,一是要对景观照明项目谨慎立项,做到“能不亮的就不亮”从源端降低无谓的照明污染,二是要严格按照《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将对环境的照明影响降到最低。
Point3:欧洲的景观照明侧重艺术效果
中国的偏重于热闹曾经到欧洲考察过一些城市的景观照明,从风格上来看,不好区分所谓的欧洲式的景观照明还是中国式的景观照明。但就表现效果来看,欧洲的景观照明更偏向于艺术性,而我国的更多的以炫耀为主,偏重于热闹。但就欧洲城市的景观照明作品,往往会让人感受到照明设计师的精心设计,无论从整体的创意,还是用光方式、光色选择、工程施工上来说。
-
但是,也不能一概否认我国的照明设计,王立雄表示就我国的重大工程上的照明设计还是做得非常好的,但就个别城市的景观照明还有所欠缺,所以他建议设计师们在借鉴国外的一些出色的照明设计的同时,可以从环境和建筑的需求上出发考虑。
Point4:节能减排再上议程 我们该如何实现?
节能减排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国策,建筑照明的节能减排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王立雄认为建筑照明节能工作应认真抓好目前的常规工作,然后再开发新的节能途径。
照明节能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实现,1.照明设计;2.光源、灯具、电器等;3.运行控制与管理。
照明设计是实现照明节能的龙头也是常规工作,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提高设计中的节能工作质量,以实现照明节能的整体提升。
从照明应用环境上一般有室内功能照明、室外道路照明(室外功能照明)、室外景观照明。而功能照明是保障环境安全舒适的照明,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照明能耗。功能照明应该是照明节能的重点。
他认为室内功能照明应该有较大的节能空间,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照明能耗很高,如何在满足视觉工作需要的基础实现照明节能是值得重点研究的工作。这能不能算节能新途径我不太清楚,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节能工作。
我国目前在光源、灯具、电器等装置上节能工作取得了大量成果,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照明节能新途上我觉得还是抓好照明节能设计工作,进行全寿命周期照明节能分析,使设计成为一个真正的节能照明设计。
未来展望
工作上,王立雄希望尽自己所能,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一份贡献,目标使它逐步向我国建筑光环境领域的领先位置迈进,并且能在他们这一代人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具体来说,是在985专项资金资助的支持下,全面建设和提升学院的专业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将对他们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起到更大的帮助和提高。
生活上,他则希望透过科研年假,进一步的开拓视野并集中精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立。
编者后记:专访到了最后,记者问王立雄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最想跟现在还在这条道路上努力奋斗的年轻朋友们说什么的时候,他说道:“照明设计工作要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认真设计反复推敲,不出风头、不耍噱头、要时刻体现以人为本并牢记社会责任。”这浅浅的话语,仿佛道出了王立雄这么多年来在这条路上坚持的准则和目标,也让编者再次想起了他的一句话“照明是一项能送给人安全与快乐的美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