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规划设计室主任 吴春海::PEOPLE|角::栏目专访|中国照明网


-
恪守专业
做个有追求的从业者本期“角”:深圳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规划设计室主任
吴春海
/周京
入行机缘
大学毕业,照明不是首选,但最后还是到了深圳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当时叫路灯管理处),而且越干越感到照明的妙处,可以说把工作当成了一辈子的事业(对个人来说不是好事,就象“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一样)。十多年来,经历了多重角色,甲方、乙方、监理方、管理方等,收获最大的是刚毕业的几年,在基层工区工作,做了几年项目经理,工程项目一脚踢,设计、施工、预结算,连市政电缆沟也爬过不少,现在还是一级注册建造师,所以对照明有底气。
另外,在天津大学在职读沈天行老师的建筑光环境硕士,有机会接触各方面专家,看了不少杂书,写了不少乱七八糟的文章,眼界开了不少,跟日常工作一结合,感觉脑子开窍了,兴趣就来了。虽然照明不是好工作,但对我不失为好事业,毕竟还是干了不少感兴趣的事,所以在这里要感谢照明。
-
大运激情
大运的光影舞台魔术
大运深圳,流光溢彩。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甚至舞台照明,在传承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点亮自己不一样的精彩,将大家的目光引向了大运城市深圳,也塑造了人人心中的大运光影传奇。
吴春海坦言,一直以来,专注于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对舞台照明非常陌生。很不情愿,六月才接到这个没有退路的大运会开幕式联动灯光项目;也很幸运,战胜自我兢兢业业地完成了任务,寻到了景观照明“混搭”舞台照明的可能性。项目在青春大道、春茧周边和滨海休闲带实施,通过世界之门的时空转换,对内(现场观众视角),它是不折不扣的舞台照明,对外(航拍视角),它又化身景观照明,成就了舞台照明与景观照明的“混搭”。
从开幕式当晚的体育场VIP视角和航拍效果看,联动灯光与开幕式活动、城市、大海紧密结合,交相辉映,通过激光、探照灯、LED彩灯和LED网幕的组合和光影手段,绚丽了一座城市、浪漫了一个海湾,为现场和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灯光盛宴,成为开幕式表演的闪光点。在这精彩的背后是时间紧迫而且任务繁重以及不能有一点打折的巨大压力,参与各方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专业素养和过往经验成就了开幕式上那精彩的让人过目而终身难忘的一幕。
在这场由光影幻化而呈现的精彩魔术中,LED功不可没,不得不说,LED使景观照明“混搭”舞台照明成为可能,为未来的景观照明建设找到一条新路向,而此次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的光影盛宴正是LED在舞台照明和景观照明“混搭”的成功范例和新生宣言!
-
行业品察
中国制造且信且忧
与大多数国人谈起中国制造而色变不同,吴春海对中国制造十分有信心且赞誉有加,他说到其实目前很多所谓国外进口产品也大都是中国制造,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部分企业一直在勤奋努力,锐意的开拓进取,在不断吸取国外产品的优势长处的同时,结合本国国情,不断精进技术,因此目前来说国外产品不一定好,国内产品更不一定差。就LED路灯产品而言其色温也罢,稳定性也好,还是后期养护,只要是负责任有实力的厂家,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市场确实太乱,好厂家真的不好找。吴春海建议一个简单鉴别方法,随时到厂家去,如果生产线都在转,产品应该差不了。
珠三角是我国LED产业的发源地,它的动作代表着我国LED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最早的LED产业区之一,LED在目前的深圳的道路照明应用的成果还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已超过1.5万盏了,有些照明效果、节能效益还挺不错。有着长期的使用维护经验的吴春海还是认为,在双向六车道或以下道路使用LED道路照明能够很好地节约能源,但在一些很宽的主干道上使用还是应该就其成本及节能方面仔细斟酌。而且在他看来,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不应该太急功近利的大规模的更换LED产品,而应该因地制宜、小步快走的调整应用,不断改进,循序渐进。
-
甲方责任
做负责任的甲方其实不易
在平常意义中,传闻中的甲方在众人眼里近乎是占尽优势的买家,可是在吴春海看来,要做个负责任的甲方其实非常非常不易,开标时,总难免忧心竞标商的质量,希望能遇到有实力,又有责任感的竞标商,待其中标之后,更希望他能做出能够符合市民需求,满足标准的工程。固有的完美情结,既在其位,不求有功,但求不辱使命,一直努力着,只是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哪怕会吃力不讨好,也难改专业操守,放不下责任,抛不开追求,吹毛求疵,只想问心无愧,所以虽然处在一个看似占尽人和的位置上,也终有太多的不易。
LED行业标准之毒
就目前行业的应用来看,LED在舞台照明、景观照明这一块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此次大运会开幕式联动灯光,就是舞台照明与景观照明的结合项目,LED照明起了很大的作用。光景变幻中,将此次大运会的美轮美奂从印象转为现实,本是虚拟体育精神,化做光线的交汇,彰示着和而不同的君子修为。
而日新月异的照明行业在呼吁创新的同时却存在着杂乱无章的情形,一如当年的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却难有一个标准或行规以做马首而为众示瞻。吴春海道,实际的状况是行业中并不缺少标准,也不乏规范,而是标准太多了,国家各部门、各省、各市、各公司,大家都争着编,以为编出了就能占领行业制高点,就能垄断市场了,其实是自欺欺人罢了。急着出一些不靠谱的标准,既防不了外人,还搞乱自己,真是得不偿失。LED市场之乱,看标准之乱就可见端倪。
不过,吴春海对一些肯花时间、花精力来编标准的组织、企业还是挺佩服的,编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过程,谁都可以编,但绝不能随便出台。国内垃圾多了,大家就只能用国外的了,搞不好最后还是参照IEC、DOE等。就LED路灯而言,其个人并不用新出的标准,还是用以前的 GB7000.1和GB7000.5等。
EMC模式之惑
目前而言,无论是“千里十万”、“万家亿盏”还是“十城万盏”,政府都是其中的关键推手,不可否认LED在其中获益良多,却同时也因此而面临着一个尴尬现象:除去EMC模式,LED还没有找到独立于政府的自主商业模式。可以说没有国家级普及政策,LED超前的理念不能为市场所接受,EMC成为企业的救命稻草。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EMC的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就是说LED照明时间越长,节能效益越多,投资回收率就越明显。
对企业来说,EMC模式的出台,能够在短时间内极大的促进其生产产量,生产规模的迅速增长,但之后呢?企业铺出一个如此大的生产场面,之后又该何去何从呢?国家短时间增加这么大的产能,以后又该如何消化?所以他觉得EMC模式固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慎重考虑,冷静对待,制定合理计划,以利于双方,并保证计划能够长期实行,以造福百姓。
-
行业寄语
近年国内照明行业发展很快,但水平并不高,无论理念、设计、产品、施工,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少差距,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一直不把照明当回事,能混就混,得过且过。本来,这十几年来高强度的照明建设,LED等新光源提供了这么好的契机,随便抓住一个机会都不得了,最不济也应捧出几个大师来。但是,我们浪费了,整个行业并没有质的提高。
俱往矣,还看未来。大的想法我没有,提两个小愿望,一是不想再看到路灯漏电伤人的报道,电气安全保护技术不复杂,但这么多年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全国每年因此而丧生的人并不少,是时候划句号了;二是希望年轻的从业者能尽快出来,尊重权威没错,但迷信就有问题了,多点思考,多点质疑,多点理想,多点追求,另外还要多看杂书,建议看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真把照明当回事,照明肯定不会亏待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