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照明网首页 - 中国照明学会 - 资讯 - 论文 - 案例 - 产品 - 供应商 - 工程公司 - 展会 - 招聘 - 博客 - 论坛 - 研讨会 - 综合导读 - 设计师报考
金手指
中照专栏 > 行业领袖--中国照明网> 行业观察 > 正文
开放的紫禁城之古木花亭
时间:2015-03-11 作者:中国照明网阅读量(3586)字号: |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奥林匹克公园下沉广场2号院照明设计案例,主要阐述了对环境和使用要求的分析,提出以视觉感知为设计出发点,按主要途径,结合动静视点组织分镜头画面,用简明手段,契合空间秩序表达复杂场景的设计理念,以及选择载体分别提出照明要求,合理选择照明设备与手法的思考。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荣浩磊

  摘要:本文介绍了奥林匹克公园下沉广场2号院照明设计案例,主要阐述了对环境和使用要求的分析,提出以视觉感知为设计出发点,按主要途径,结合动静视点组织分镜头画面,用简明手段,契合空间秩序表达复杂场景的设计理念,以及选择载体分别提出照明要求,合理选择照明设备与手法的思考。

  关键词:奥运下沉花园 照明设计 视觉感知

  奥林匹克公园下沉广场位于鸟巢(国家体育场)以北,奥运中心区轴线与龙形水系间的狭长地带,北端与绿色生态的休闲花园自然连接。 广场由七个院落组成,经过结构重组的红墙是它们共有的元素,体现主题创意——“开放的紫禁城”,除此之外,建筑师和照明设计师有相当大的发挥空间,本案“古木花亭”是其中的2号院。

  1.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涉及三个方面:图底关系、使用方式和使用主体。

  图底关系

  大尺度上,中轴和道路形成均质亮显的格构,水系较暗,下沉广场为层次丰富的中间亮度。中轴照明需谨慎控制,应避免照度级差过大,人眼暗适应反应会影响视觉感受;同时应避免溢散光“洗白”下沉花园。

  使用方式

  古木花亭西侧为地铁设备机房,立面相对封闭,功能上以餐饮、休闲为主要内容。人的活动相对随机而不确定,因此该院照明倾向于组织行为,而不仅仅限于服务行为。

  行为会随季节、时段发生变化,应设置不同场景与之适应。

  使用主体

  下沉广场的使用者包括市民和国内外游客,他们为何而来?为何而停?

  在夜间,古木花亭应是视觉大于功能的场所。设计者通过对载体有选择的照明,精致丰富的光影图式形成有意味的空间,产生独一无二的吸引力。

  2. 以视觉感知为设计出发点:

  照明设计属于视觉设计的范畴,因此,本案在设计之初,就定下了以视觉感知为设计出发点的原则,从外到内,分视觉吸引、视觉识别、视觉氛围三个层次步步深入。

  视觉吸引

  分析从城市各处前来进入的方式,进入途径包括:

  地铁出入口——强调山墙面、沿通道界面、通道另一端的视觉引导

  东西景观桥垂直交通——处理鸟瞰屋面与院落的虚实关系,

  其他院落穿行——瓦材墙体,门头的处理

  

  视觉识别

  在广场中可能的行为模式包括交通、休憩、活动,它们有不同的视觉识别需要:

  交通:院内东西通道檐下设小功率投光灯,外侧通道以照亮垂直面提供间接照明为主。

  休憩:观景,观人,与城市家具、水池有选择地配合,供人停留

  活动:院落内照亮树木、水体形成环境光,屋面下结合梁隐蔽设置上射光,提供间接照明,光色尽可能接近火光源2200K。

  视觉氛围
  
  开放的紫禁城中的古木花亭,本身就包含了传统与现代的多项元素。前者表现为对秩序、亲和、诗韵的追求,后者以写意空间、解构红墙和几何构图为表征。为此,本案的明暗布局与空间秩序契合:商场整体通亮,周边花墙中亮,屋面以下地面照亮,屋面暗化,交通弱化平面照度,商场〉门头〉院外花墙〉山墙面〉通道〉院内植物水体〉红墙〉院外水体;色彩方面只用黄白光,不用彩光,屋面下均用2200K,通道用3000K,水体用4200K。

  3. 按主要途径组织分镜头画面

  定视式——从固定位置观赏,注视感强烈,呈现绘画性的静止的景观:中轴、东西景观桥、出入口

  露地式——沿固定、单一的方向移动,呈现连续的景观空间构成变化:南北通道、东西通道、景墙沿线

  回游式——可以沿循环的路线观赏,对观者形成立体的景观构成:四合院内、休憩绿地

  4. 照明手法

  古木花亭虽小,照明载体

1 2  下一页

阅读(3586)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新评论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