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照明网首页 - 中国照明学会 - 资讯 - 论文 - 案例 - 产品 - 供应商 - 工程公司 - 展会 - 招聘 - 博客 - 论坛 - 研讨会 - 综合导读 - 设计师报考
金手指
中照专栏 > 行业领袖--中国照明网> 行业观察 > 正文
九华山文化园:浸染宁静的佛教乐土
时间:2015-03-11 作者:中国照明网阅读量(937)字号: | |
摘要:


项目名称:安徽池州九华山大愿文化园

工程公司:广州名至照明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描述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位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道场,规划用地2836亩。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资源--悠久的佛教传承,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缺乏一个能够激发人们心理体验的场所、一个面向世界的标志性形象符号。为此,项目的照明设计从人的视觉感受出发,分世俗世界、佛国乐园和心灵净土三个层次,结合景区内不同空间的转折收放,通过光影图式的变化和色彩亮度的控制,让游人在视觉轴线的不断变换中激发多种心理体验。


入口的道路到园区的大门,它象征着一个世俗世界和佛国世界的一个交汇。在这里面,照明设计师借用现代城市常见的色温介于4000K-4200K的人工光源来表明一个世俗世界向佛国世界的过渡。这种光源的颜色不存在于自然界,它代表着世俗世界。

通过大门入口边界后,进入到一个佛国乐园。照明设计师在此打破了佛教建筑照明即是平实的、内敛的传统设计理念,用3000K-3300K色温来打造一个高对比的、戏剧化的照明,渲染佛国乐土的壮美、智慧和光明。此外,设计试图用地面上的投光来形成一个稳定的引导性结构,表现一个世界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过渡,表现一个空间的延展。

顺着这个引导走到展示中心入口处,将会形成一个视觉中心。照明设计用低色温、低照度、低位照明的办法来对游客的情绪进行内收,表现一种假我的消解。较暗的照明消解周围环境-纷繁富丽的世俗世界,以使人由对视觉的关注转移到对自己内心的关注,象征一种“假我的消失”。

从地下的空间走出的时候,即可看到99米直径的许愿池和远处大佛正好站在巨大莲花上面的画面(在这里运用了建筑和景观领域使用的“对景”手法)。这象征着一种假我消解以后的重生。其中主景莲花追求一种比较特殊的造型以及较有冲击力的视觉,用地藏菩萨的话,这是打碎地狱的一个过程,在此用非常强烈的光(红、黄两色)来模拟地狱的火焰。洗心池以2600K色温的白光来营造一个较暗的照明环境,以突出远处的佛像主体。意在表现经过世俗红尘世界或是佛国乐土高潮以后,回到非常安静的自然之境。


技术指标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位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九华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地藏菩萨铜像沿山脉走向坐东朝西,造型呈比丘状,庄严而慈祥,右手持锡杖,左手持摩尼宝珠。面向西北方,端庄慈祥,以示“昭示众生,国泰民安”。整个铜像连同底座高15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佛教造像。

佛教文化庄严安详,市俗生活灵动柔美,两者融合与神话传说相应,佛教广场的意象氛围应多元包容,体现宗教与世俗的平衡。因此要因地制宜作照明设计,让游客和香客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到地藏菩萨的庄严、慈祥、吉祥和欢乐,通过灯光设计让人们心灵产生非一般的震撼。


设计理念上会运用多种手段,比如从象征美学的角度,将综合核心区域分成三大部分,第一是佛国乐土,第二是世俗世界,第三是心灵净土,用不同的光色来表现,到园区大门用4000~4200K这样比较高的色温来体现。从形式美学的角度,主要是建立各类载体亮度分布的规则,组织视觉画面,获得视觉的统一性、丰富性和特异性。采用了特殊的照明语言,形成地域的特点,强调空间氛围的表达,以3重境界、5个心理阶段、15种场景氛围来调节人的心理感受。

铺垫有三个层次,跨越五通桥是象征意义,用比较强引导性的照明加以过渡。越过佛国乐土和世俗世界的边界以外,进入期待的阶段,一个是在甬道行走,在展示中心的时候,外亮内暗,引导

1 2  下一页

阅读(937)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新评论

     评论加载中...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