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照明网首页 - 中国照明学会 - 资讯 - 论文 - 案例 - 产品 - 供应商 - 工程公司 - 展会 - 招聘 - 博客 - 论坛 - 研讨会 - 综合导读 - 设计师报考 | 会员注册 - 登录
    美宜照明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赵家荣:畅谈高效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

    2009-4-17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有107254人阅读

      推广节能产品,是保增长与调结构的有机结合点。为加快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节约用电,保护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并列入“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自《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以来,各地的推广情况如何,推广的实际效果如何?小小的节能灯能为节能减排、扩大内需做什么?就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赵家荣向本报记者做了专门解读。

      记者:《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是我国政府加大力度推广高效照明产品,促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地说,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采取怎样的财政补贴方式?各地的推广情况如何?

      赵家荣:2007年,在借鉴国际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研究提出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方案。当年年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了补贴方式和补贴标准、推广企业及产品要求。

      从补贴方式上看,采取间接补贴进行推广,即统一招标确定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企业及协议供货价格,财政补贴资金补给中标企业,再由中标企业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减去财政补贴资金后的价格销售给终端用户,最终受益者是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

      从补贴标准上看,大宗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30%给予补贴;城乡居民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50%给予补贴。

      从推广企业及产品要求看,推广企业通过国家统一招标确定,要求其具备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履行约定的质量承诺(大宗用户不少于1年,城乡居民不少于两年)。推广企业提供的高效照明产品必须达到照明产品国家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其规格、型号必须通过国家节能产品的认证,产品外包装和本体上要印制“政府补贴、绿照工程”字样。

      这一政策推行以来,各地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制定推广方案,开展宣传培训,加强组织协调,推广工作进展有序。部分地方政府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制定了配套补贴政策。如北京市在国家补贴50%的基础上,市、区财政又分别补贴30%和10%,推出“1元节能灯”政策;山西省针对不同用户按照20%~40%的标准给予配套补贴;河北、陕西、宁夏、云南等省(区)对低保户、军烈属和困难户等免费发放节能灯;宁波市由市县两级财政配套补贴,免费为中小学校更换节能灯;广西南宁市也提出了15%的配套补贴政策。

      记者:通过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截止到目前,任务完成的情况如何?产生了哪些方面的积极作用?

      赵家荣:2008年,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的5000万只推广任务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截至今年1月底,共推广节能灯6200万只,取得了显著成效,用户节电省钱得实惠,社会节能减排扩内需。

      一是促进节能减排。推广6200万只节能灯,每年可节电32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320万吨,二氧化硫3.2万吨,对推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扩大消费需求。本次节能灯推广,财政补贴约2.8亿元,直接拉动社会消费6.5亿元。去年四季度大部分节能灯生产企业出口受影响,通过财政补贴节能灯推广带动国内市场需求,弥补了企业因出口受限带来的损失。

      三是支持企业发展。一方面通过招标使一部分节能灯生产企业脱颖而出,提升了知名度,增强了竞争力;另一方面,节能灯销售市场表现活跃,国内节能灯知名品牌销量增加,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

      四是带动价格下调。许多居民在购买财政补贴节能灯之后,还强烈要求以中标价购买国家推广的节能灯。通过推广工作,促进了部分企业以中标价为标杆,主动下调市场零售价格,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五是用户得到实惠。推广高质量的节能灯,既改善了居民照明条件,又节约了电费,按电价0.5元/千瓦时测算,年节约电费16亿元。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居民用户低价或无偿得到了使用节能灯带来的实惠。

      六是增强节能意识。通过推广工作,提高了公众对节能灯的认知度,增强了居民使用高效节能产品的意愿,引导社会各方面合理消费、绿色消费,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记者:利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从各地的探索和实践来看,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赵家荣:各地在推广节能灯工作中,积极创新,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推广模式。这些成功的做法,既为扩大节能灯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也为推广其他节能产品积累了经验。

      模式一,城区以社区为推进重点。如北京市选择四个城区的400多个社区为推广重点,由居委会和推广企业协作,事先发布公告,逐个小区进行推广,一个多月内推广了400多万只节能灯。特点是计划性强、效率高、组织有序。

      模式二,农村用户以乡镇为推广重点。如山西省在长治、运城的乡镇一级,组织村委会及推广人员进行培训,深入开展需求调查,逐村逐户登记,统一配送推广产品,一个月内推广了300万只节能灯。特点是以替代白炽灯为重点,节能效果显著。

      模式三,大宗用户集中推广。如云南省根据大宗用户需求集中、需求量大的特点,以大企业(集团)为重点,集中推广。仅在红塔集团、红河集团等4户企业就推广了93万只节能灯。特点是组织有力、效率高、成本低。

      模式四,邮政渠道推广到户。如浙江省利用邮政系统完善的信息和物流渠道,向杭州市80万户居民家中发放了宣传资料,通过邮政回执确定用户需求,并通过邮购手续送货上门。特点是宣传效果好、配送便捷。

      模式五,网络申购方便用户。如河南省利用政府网站,设立财政补贴节能灯推广申购页面,用户可通过网络方式申请购买。特点是便捷快速、减少现场购买带来的不便。

      记者:下一步,节能灯推广活动还有哪些设想和具体工作要做?

      赵家荣:今年,我们将把高效照明产品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推广工作,确保这一政策惠及更多农村及贫困地区百姓,并有效拉动国内消费需求。

      一是加大推广力度。为满足广大用户对财政补贴产品的需求,扩大节能灯的市场销售规模,争取更大的节能减排效益,今年的目标是推广1亿只,可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

      二是扩展推广品种。近期组织第二轮推广企业及产品招标工作,在去年推广的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荧光灯(T5、T8)基础上,增加高压钠灯(用于道路、工矿照明)照明产品。

      三是完善推广政策。指导地方节能主管部门完善推广配套办法,创新推广机制,提高推广效果。制定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更为优惠的补贴政策。研究半导体照明(LED)等高技术含量的照明产品列入财政补贴范围的可行性。

      同时,要在认真研究总结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研究提出推广节能空调等高效节能产品的补贴政策,调动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的积极性。

    编辑:LC-CL

    【中国照明网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lightingchina1996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关注“中国照明网”分享网页到朋友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照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照明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 上海乐望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智能会议室、酒店、展厅、展位、办公室、教室、等项目,全国调光照明产品现货供应商,复旦电光源精英与专业调光照明安装队组合

    • 江西省中业景观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从事景观亮化照明工程设计、预算、现场施工管理、安装、LED电子系列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 广东浩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生产led日光灯、led面板灯、led球泡灯、led天花灯、led射灯等,广泛用于酒店、办公室、商场、医院、工厂、学校等场合

    • 深圳市邦贝尔电子有限公司

      专业生产LED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控制机、LED诱导标志、盲人钟、移动电话屏蔽器、LED汽车高位刹车灯、发光二极管、LED应用产品

    • 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各类光源专用光色电综合检测仪器、LED专用测试仪器、光谱辐射计、积分球、EMC电磁兼容测试仪器、变频电源等光电测试仪器

    • 东莞可见优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公司创建于1993年,中国最大的LED GU10灯泡生产厂家。GU10和MR16 COB 射灯采用硼硅玻璃透镜,避免了普通亚克力透镜高温下容易变形的缺陷

    •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专业生产发光二极管、LED水底灯、射灯、LED显示屏、LED装饰照明灯具、红外发射管、数码管、时间显示板、光敏管、LED显示模块、背光源等

    • 广州市恒之光科技照明有限公司

      专业生产和销售:空中探照灯、城市之光等户外强光灯;大功率LED户外灯;230W光束灯,330W光束灯,摇头灯,LED摇头灯等舞台灯光系列

    征集成为下一期“角”人物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