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论文 >>  光与色的研究与应用
光与色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06-07-27 文章来源: 广州光与影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黄于民

  七、光色的混合

  几种单独光源的波长按能量的不同加在一起。

  光色的混合。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合各色光亮度之总合。颜色方面是由不同光源光谱的能量决定的。

  色光混合中,三原色光是朱红、翠绿、蓝紫,它们都不能用其它色光相混产生。朱红与翠绿相混得黄色光;翠绿与蓝紫相混得蓝色光;蓝紫与朱红相混得紫红色光;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当三源色光按照一定比例相混时,所得到的光是无彩色的白色光或灰色光。

  在混合色方面,心理颜色和色度学的颜色也不相同,当看到橙色时,会感到它是红与黄的混合,看到紫红色时,会感到是蓝与红的混合等。但看到黄光时,却不会感到黄光可以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在心理颜色视觉上一切色彩“好像”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出来。一般觉得,颜色有红中带黄的橙,绿中带蓝的青绿,绿中带黄的草绿,但是,却没有黄中带蓝或红中带绿的颜色。

  通常看到的不只是色,而是色和物体,不只是色光,而是与其他许多光夹在一起的混合色光,这样便使问题进一步复杂了。

  八、光色混合的错觉与幻觉

  色彩同化-―当某一色被其他色所包围时,如果被包围的色在色相、明度方面与包围色非常接近,或者两者面积对比十分悬殊,被包围之色面积很小,那么,被包围之色就会被包围之色“吃掉”,这种色彩现象称之为色彩同化。其原因是色彩对比的视觉刺激值小于视觉的可见值。例如,在大面积浅黄色背景上配以与此色明度非常接近的浅橙色,橙色在视觉上不起作用。色彩构成时应恰当地调节各色之间在色相、明度、纯度以及面积比例的对比度,充分发挥各色的视觉作用,减少发生色彩同化效应。

  色觉守恒―-大脑对来自眼睛的视觉信息作出的色觉反映,有时并不完全是客观的,总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色彩成分。同一物体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由于光谱成分的变化,客观上应该改变其物理色彩效应,但是人们仍会以生活经验中听积累的色彩记忆来判断它。人们长期以来把阳光照射作为确定物体色彩标准的所谓“固有色”的印象是不可忽视的。色彩学上称这种主观色彩现象为色觉守恒。例如,强光照射下的煤炭和晚间微弱光线照射下的棉花,从光学物理角度上讲,在明度上强光照射下的煤炭的“黑”比弱光照射厂的棉花的“白”要亮的多,然而人们仍会固执地认为煤炭是“黑”的,棉花是“白”的,因为色彩感觉觉常常受到黑色煤炭和白色棉花的生活色彩记忆和联想的支配。由于人们看到的外部世界总是经过主观补正的世界,因此在色彩感知过程中,要把视觉以外的知觉心理因素全部排除,只是看到纯粹色是很困难的。显然,主观色觉守恒对强光照射下的炭黑变成灰色的变化总是“视而不见”。

  物体的色觉恒常与光源光谱的成分有关,在太阳光、日光灯照射下,色觉守恒性明显;在霓虹灯、水银灯、钠灯的照射下,由于其光谱成分单纯,故物体色觉恒常性就低一些。其次,色觉恒常性与物体所处的明暗环境有关,明亮环境中色觉恒常性高,黑暗环境中色觉恒常性低。

  九光色的对比并置

  同时对比作用――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 

  同一黑色在红底上呈绿灰色,在绿底上呈红灰色,在紫底上呈黄灰色,在黄底上呈紫灰色。

  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紫底上都稍带有背景色的补色

  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蓝。相邻之色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向。

  继时对比作用――当看了一种色彩再看一种色彩时,会把前一种色彩的补色加到后一种色彩上。例如看了绿色再看黄色时,黄色就有鲜红的感觉。在色彩对比的状态下,由于相互作用的缘故,与单独见到的色彩是不一样。这种现象是由是视觉残像引起的。当我们短时间注视某一色彩图形后,再看白色背景时,会出现色相、明度关系大体相仿的补色图形。如果背景是有色彩的,残像色就与背景色混色。并置色的情况下,就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配色设计时。就应当考虑到由于补色残像下形成的视觉效果,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边缘对比――两种颜色对比时,在两种颜色的边缘部分对比效果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边缘对比。尤其是两种颜色互为补色时候,对比更强烈。红色和绿色是补色关系,形成强烈的对比,两色的边缘感觉带有一种耀眼的边线,实际上是没有边线的。这就是强烈对比产生的错觉。

  色相对比――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相对比。

  明度对比――在色彩三属性中以明度的差异形成的对比称为明度对比。明度高的会显得明亮,明度低的会显得更暗。例如同一明度的色彩,在白底上会显得暗,而在黑色背景上却显得更亮。利用明暗颜色的相互衬托,色彩造型才能起到作用,形象才能突出。

   补色对比――两个互为补色的色彩在一起时,会产生明显的效果,使色彩彼此色感更强。例如:红与绿并置,红更觉其红,绿更觉其绿。

   纯度对比――色彩和另一纯度较高的色彩并列时,会觉得本身纯度变低,而和另一个纯度较低的色彩时,会觉得纯度变高,这种现象称为纯度对比。

  现将色彩对比的规律归纳如下: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4、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5、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

    强化对比效果的方法: 

     (1)提高对比色彩的纯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 

     (2)使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 

     (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 

    抑制对比效果的方法: 

     (1)改变纯度,提高明度,缓和纯度对比作用; 

     (2)破坏互补关系,避免补色强烈对比; 

     (3)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缓冲色彩对比作用; 

     (4)缩小面积对比关系,建立面积平衡关系。  

  例如:橙色底上配青灰能强化对比作用;而橙色底上配黄灰就能抑制对比作用。

   

注:商务经营性网站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载而不注明出处者,一经查实,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希遵守。